沈丰英俞玖林(沈丰英)

  今天小编宋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沈丰英俞玖林,沈丰英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现场版,2004年4月,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开始在世界巡演,获得极大成功,引起海内外强烈凡响,使昆曲重新进入了大众视野,为保护昆曲作出了贡献。

  2、青春版《牡丹亭》选中了沈丰英分饰演杜丽娘,这位青年演员属于苏州昆剧院的“小兰花”班,形貌唱作俱佳,是极具潜力的一块璞玉,但玉不琢不成器,于是剧组敦请汪世瑜及江苏省昆剧院饮誉中国昆曲界的“旦角祭酒”张继青跨省跨团进驻苏州,亲自指导并传授。

  4、昆曲这项曾经独霸中国剧坛二百年,有过辉煌历史的表演艺术,从上个世纪初,一直遭到传承危机。

  5、民国初年,昆曲几乎消失于中国舞台,幸亏有心人士在苏州成立“昆曲传习所”,训练出一批“传”字辈的优秀演员,日后成为二十世纪昆曲薪火相传的旗手。

  6、汪世瑜、张继青正是这些“传”字辈老师傅亲手的接班人,汪世瑜师承周传瑛,张继青受教于姚传芗。

  7、而今“小兰花”班的俞玖林拜师于汪世瑜门下,而沈丰英亦由张继青正式收为门徒,在传承意义上,二人也就隔代继承了“传”字辈老师傅一脉相传的表演风格。

  9、中国昆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青春版”《牡丹亭》的顾问、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周秦说:“青春版《牡丹亭》的两个主演非常本色,来演绎年龄比较相仿的杜丽娘和柳梦梅是比较合适的。

  11、他们目前的表演是激情多过于技术,等他们演了50到100场以后,可能就是技术多于激情,这两样是鱼和熊掌,他们还需要慢慢地体会其中的关系。

  17、于是,白先勇先生和汪世瑜老师制订了完备的训练方案,为我们进行包括形体、唱腔、表演、文学鉴赏在内的系统强化训练。

  20、因为我们的年龄已经过了发育期,骨骼已经成型,训练的难度不小,训练现场有时哭声和惨叫声响成一片。

  21、我至今还对一年前的魔鬼训练记忆犹新,很难想像如果再来一次这样训练的话,我还能不能坚持。

  23、白先生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他告诉我,和柳梦梅第一次见面,要有初恋和一见钟情的感觉,你看柳梦梅不能瞪着眼睛去看,大家闺秀一定要半带羞怯地去看。

  25、今年5月去香港演出的时候,气候变化大,白先生担心我和俞玖林身体出问题,就一直把我们关在酒店里喝参汤。

  28、——新浪网《牡丹亭》是一出足以让人感动得频频落泪的戏,因为其中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也因为极尽被人淡忘已久的昆曲之美。

  30、——加州大学戏剧系教授麦唐娜(Marianne McDonald)没有比这出三晚连台爱情传奇昆曲《牡丹亭》更『纵情享乐』的了。

  32、——英国《每日电讯报》剧评人伊丝嫚·布朗本质上这是一堂美极而又奇异的景观,我看完第一场深感看到这出戏是一种荣幸,沈丰英的杜丽娘演得『高雅精致』,闺女的一场春梦引人遐思。

  34、是这种台上台下的情感交流以及华丽的服装、闪耀发光的音乐、以回生为主题的剧情使我打算再回到萨德勒斯韦尔斯去经历冥府重返人间。

  39、观主之侄潘必正会试落第,路经女贞观,陈、潘二人经过茶叙、琴挑、偷诗等一番波折后,私自结合,终成连理。

  43、从《牡丹亭》到《玉簪记》经历了百多场舞台历练,走过的“码头”不但遍布全国,还远及欧美,见惯大阵仗的俞玖林、沈丰英显然已没有了当年初演青春版《牡丹亭》时的青涩,与当时把握机遇、初出茅庐相比,《玉簪记》的演出让这两位昆曲界备受瞩目的梅花奖得主颇感压力。

  44、 “一个好演员怎能只有一出戏?”沈丰英说,演员要靠自己塑造的形象说话,“艺无止境”是年轻演员对自己应有的要求。

  45、俞玖林的压力似乎还多了一层,他告诉记者,《玉簪记》是典型的生旦戏,与一般昆曲传统戏中花旦为主线不同,这出戏小生的戏份相当吃重。

  46、“青春版《牡丹亭》已经尝试了双线并重,但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还是一个女子为爱而死、为爱而生的故事。

  47、这次的《玉簪记》书生的线索很鲜明,潘必正喜欢上陈妙常,很主动地去试探、去追求,演起来很过瘾。

  48、” 《玉簪记》不靠本色靠塑造,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与俞玖林、沈丰英青春靓丽的形象不无关系,外型俊朗的俞玖林不化妆就是个儒雅书生,苏州姑娘沈丰英则是眉间眼角都流淌着柔情,即便是平时闲谈也是气质娴静的。

  50、并不讳言当年的“本色”出演的俞玖林、沈丰英对于《玉簪记》有着新的定位——靠表演来塑造角色。

  53、”曾经学过一阵的古琴这次也让沈丰英派上了用场,虽然不是真的在舞台上弹奏,可指法和感觉都在,表演中像模像样。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的生活随想 » 沈丰英俞玖林(沈丰英)

我的生活随想我的生活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