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函数一共三个参数,参数一为判断条件,如果条件为真返回参数二,条件为假则返回参数三;可以看出函数的重点在于条件一、判断条件的输入。
返回“2大于1”,判断条件为“2>1”,2当然大于1,也就是说判断条件为真,返回参数2。
在Excel中IF函数基本用法为单个条件的判断,下图中通过IF函数判断A列分数是否为优秀,大于90则为优秀,否则为一般。
大家可以发现,IF函数的参数二与参数三,如果内容中含有中文的话,需用打上英文状态下的双引号。
IF函数单条件判断比较基础,在日常工作中更多的是多条件判断,这里需要与AND和OR函数结合使用。
如下图中,如果要判断是否为三好学生,需要同时判断语文和数学成绩,这样就涉及到了2个单元格的判断。
这时我们可以用AND函数将两个条件合并写入,每个条件之间用一个英文状态下的逗号隔开,如果还有其它条件需要同时满足的话,可以继续添加进去。
另外还存在一种多条件用法,如下图中判断城市等级,如果城市属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则为一线城市,否则为非一线。
这里我们利用花括号{}构建一个集合,只要A列城市等于集合中任何一个城市则返回一线城市,这里的OR函数起到了或的作用。
二层嵌套中,红色部分+蓝色部分组成第一个IF函数的第三个参数,红色部分组成了第二个IF函数的参数三。
只需记住一点:从前往后,依次判断条件,条件满足则返回该条件后面的参数二,直至所有条件判断完,还不满足,返回最后一个IF函数的参数三。
下图中先判断“成绩”是否大于90,如果条件为真(大于90),则返回“90分以上”,如果条件为假,则执行第二个IF函数….依次类推。
除以上功能之外,IF函数还经常搭配其它函数使用,其中经典用法之一就是VLOOKUP函数的逆向查找。
下图中,通过A-B列的数据匹配D列人员的成绩,VLOOKUP正常用法是无法实现的,因为VLOOKUP的参数二(搜索区域)的首列必须是姓名列,而下列的数据源姓名列位于成绩列后方。